邵康节的老家范阳大村,是个十分美丽的村庄。村边有条清清的小河,河岸上柳树成荫。村子四周是一片片稻田和一方方荷塘。邵康节成名以后不忘故里,经常回来看一看,有时住上一年半载,在这里读书讲学,摆摊算卦,为乡亲们做些好事。邵康节非常喜欢这里月光下的村野景色,每到月上柳梢的时候,常在田野里散步。邵村现在还流传着一首诗,据说是邵康节写的呢:“月到天心处,风来水面时,此般情意味,料得少人知。”
却说这回邵康节在大邵村闲居数月,又要离家远行了,临走的那天晚上,乡亲们准备了一些饭菜给他饯行。在酒桌上,有人想到邵先生马上要走了,真有点难舍难分,便叹气道:“邵先生这一走,又不知什么时候再来呢!”邵康节听了,安慰他说:“等到了‘河水搬家,井吐莲花’的时候,我就回来。”第二天,人们来给邵康节送行,可他早就悄悄地走了。
邵康节走了以后,乡亲们就一直惦念着他。想起他临走时说的话,人们就天天盼望着河水搬家,井吐莲花。可是多少年过去了,也没有见河水搬了家,井里长出荷花。
后来,大邵村一带连续三年发大水,淹没了田地和房屋。乡亲们缺吃少穿,困难极了。这时候有人就想:要是邵先生在这儿,他准会有办法解救乡亲们。
村里有个教书先生叫崔乃辉,常为村里做好事。这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,梦见邵先生身穿黄色道袍,手拿拂尘向他走过来,对他说:“汝之徒也,可治水矣!”崔乃辉不明白是怎么回事,正要询问,只见邵先生一摆尘不见了。醒来后,崔乃辉反复琢磨刚才的梦,他知道这是邵先生要他设法治水,可是怎么个治法呢,他百思不解。
过了几天,听说保定府新上任了一位府台大人,名叫杨文。崔乃辉心里一亮,杨文不就是他几年前教过的学生吗?想一想梦里的邵先生说的话,莫非是要我去找府台大人杨文?于是崔乃辉就带上盘缠,徒步去了保定。
到了保定府,禀明来意后,衙役领他走进大堂。还没等崔乃辉看清府台大人的面目,府台早已迎上前来,深施一社,恭恭敬敬地说:“不知恩师光临,有失远迎,望先生恕罪。”崔乃辉抬头一看,正是他的学生杨文。
二人落座,府台问崔乃辉为何事而来,他就把大邵村一带连续三年遭受水灾的情况诉说了一遍。府台听后,当即便说:“请先生放心,我马上浱人前去察看地理,找出利害,根治洪水!”崔乃辉说:“凭我多年观察,已略知水害根由。邵村南有条小河,河床浅,又没有拦水大堤,一遇雨水多的年份,河水经常溢出,造成水害。要想免除灾害,只须在村西开出一条河道,把水引入村北五里之外的夹河之中。使河水绕道而行就可以了。”府台大人思索片刻,然后说:“既然先生熟悉水情,我即刻拨银二十万两,请先生回去领人治水去吧。”崔乃辉心想:几次要为乡亲们除去水害,可都没能如愿,关键就是缺钱哪,这回有了上万银两,何愁水害不除?
崔乃辉回到大邵村,马上召集父老乡亲,组织人力、物力,利用五个月的时间,在小河上游筑堤坝挡水,在村西开出新的河道,沟通夹河。这样,涝年可以排洪泄水,旱年还能引水灌浇农田。从此,大邵村旱涝保收,乡亲们过上好日子。
新河道一开,旧河道废弃了,河水从村西绕过。这不是“河水搬家”了吗?
这一年的夏天,云游四海的吕洞宾来到这里,被大邵村的美景给吸引住了。他观赏着稻田、荷塘和清清的河水,十分高兴。心想:这里到处都是荷花,就是井里没有,我何不让这井里也长出荷花来,给他们留个纪念呢?于是,落下云头,来到村东一口水井边,往里面吐了一口仙气,井里就冒出一朵大莲花。嘿!好看极了!
大邵村河水也搬了家,井里也吐了莲花,怎么还不见邵先生来呀?
再说邵村村头有一座小庙,这一年庙里来了一个老叫花子。这叫花子不走村串户要饭吃,整天站在庙门口用手抓屎壳郎吃。那年屎壳郎也不知怎么那么多,叫花子用手一抄就抓住了,剥一剥就放进嘴里大嚼,吃得津津有味。人们觉得很奇怪,纷纷跑去观看。
过了几天,城里有庙会。人们赶会回来路过小庙的时候,去看老叫花子,发现他已经不在了。再一看地上,满地都是粟子皮,这才知道人家吃的哪是屎壳郎呀,原来是粟子。
后来,人们都说,这老叫花子就是邵先生装扮的,看乡亲们生活都挺好,就又走了。
进述者:张明、张旺
搜集者:郑洪玲
1991年3月24日
采录于河北涿州市 大邵村
|